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 卢玮静:反思基金会应对疫情的行动价值与挑战

卢玮静 CFF2008 2020-08-19
来自专辑
基金会论坛战疫原创(推荐收藏)

   导读: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为响应“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加强社会力量组织动员”,基金会论坛作为中国基金会行业的平台网络,将建立基金会行业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信息库,定期发送信息简报、发布基金会行业行动信息,展现基金会行业的参与和努力,倡导建立专业有效的应对机制。


2月7日,我们发布了一篇文章介绍国内部分基金会的战疫行动信息,与此同时我们邀请了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进行点评,她认为要相信“基金会作为社会力量的中坚代表的价值,这份价值绝不是单纯的补充政府力量的不足,而是一套新的公共服务递送和实现模式的建构。


▲ 本文经作者确认发布,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针对战“疫”中的基金会,欢迎来稿交流,我们将甄选优质稿件在本平台发布并给予适当的稿费补贴,稿件请发送至hongfeng@yiplus.org


面对严峻的疫情,众多基金会从疫情一开始就积极行动起来,成为社会力量中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大部分中国的基金会成立时间短,7000多家基金会中仅1340家基金会是在2008年及之前成立的[1]。即使国内基金会普遍比较“年轻”,但我们也从当前他们的行动中看到社会力量在疫情面前不可或缺的作用。


[1] 陶传进:《行业发展图谱:一个乐观的视角》


* 图片源自于网络


一、

款物募集与资金支援


_


(一)基金会的行动

_


·  款物募集


这是多数基金会目前正在开展的救援行动,最急迫、最基本。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许多基金会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货源、多头行动开始募集款物开展行动。


在这个过程之中,基金会充分发挥了灵活的特点,开始针对性的点对点、零散化、多元化的款物支援。支援的物资从最为急迫的口罩、防护服到涉及到疫情的方方面面例如消毒液、呼吸机等等。不同基金会也开始发挥其领域的特长来募集物资,例如中华环保基金会将募集机构用于购置医疗废物转运车为疫情医疗废物处置提供运输支持及工作。


基金会支援的地区从武汉开始也延伸到湖北的各个县市,并且越来越多的基金会也将目光集中在其所在地的疫情之中,开展在地的相关行动。


在这类行动中,借助于互联网优势的企业基金会彰显出巨大的优势,其借助于本身企业的优势,开始了更为流程化、体系化的款物对接,将互联网公司的高效与精准嵌入到救援体系之中。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医疗物资及开展行动。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原先3亿元疫情防控基金、2亿元“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资金之后,再次追加10亿元开展系列行动。而两大平台同时通过其各自的公益平台为多家基金会开展公开募捐行动。


*图片源自于网络


·  一线人员资金救助与支持


在募集款物的同时,多家基金会也开始对一线行动者开始了资金救助与关怀,包含但不局限于医护人员、检疫人员、一线工作者、媒体记者、志愿者等等。其中,例如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快速启动了“守护者后盾行动”公益资助项目,为在救援中致病、致残甚至不幸殉职,提供无偿的人道援助,并与1月31日开展了对李文亮的资助行动。与此类似的项目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腾讯的“致敬战疫人物基金”等。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守护者后盾行动” 

*图片源自于网络 


_

(二)行动的价值

_


在这次疫情中,社会力量的自发款物行动绝不仅仅是政府力量的补充,其开辟的另一条支援系统的价值包括:


(1) 灵活高效地实现点对点的资源递送,开辟了政府之外的递送体系;


(2) 为社会提供参与疫情的多元参与平台,可以充分表达支持的方式和内容;


(3) 多头积极寻找和对接境外资源,并且引入企业的高效体系,这也是可以供相关政府或官办慈善体系可以借鉴或合作的地方;


(4) 物资募集能够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疫情涉及的全过程、一线人员的衣食住行等。


_

(三)面临的挑战

_


(1) 当前疫情严峻、社会捐赠意愿强烈,同时社会对基金会提出较高的公信力和专业方面的要求,但另一方面物资紧缺的难题短期内并不是基金会有资金便能解决的,且大部分基金会缺乏疫情应对方面的专业经验。


(2) 防止物资扎堆和多头购买造成的哄抬价格或市场紊乱,在整体布局、统筹协调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如何和政府体系衔接、如何在基金会之间形成协调、如何将疫情地区的机构和基金会实现有效对接等等。


(3) 可能会存在大量社会资源追逐明星灾区或者热点事件的现象,造成基金会之间的受益对象过渡重叠。


(4) 在具体的疫情物资递送方面,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多个维度的工作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如何在一个合规的制度框架下开展行动,涉及到多个方面。


物资递送需要考虑的一些要点


1、需求确认:急迫性、恰当性、精准性。

(1)急迫性:急迫性和重要性;

(2)恰当性:是否恰当,属于当前明确需求且适合公益组织提供的;

(3)精准性:能否精准找到合适的受益对象,数量是否合适。


2、采购环节:比价、财务、流程-后续的公开透明及捐款人反馈。


3、物流环节:如何保障物流递送,包括效率、递送精准等。


4、受益对象选择及发放环节: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受益对象,保障公益资金在当前情况下效用最大化。


5、接收及使用效果反馈环节:

(1)如何确认接收且投入使用而不是闲置;

(2)除了接收,还需要考虑后续的效果反馈、疫情结束后部分大型捐赠设备的归属。

二、

资助和递送多元专业的社会服务


如果说物资递送和资金对接是开辟了另一条援助道路,那在疫情面前,资助和递送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是基金会发挥专业优势的重要领域。


*图片源自于网络


_

(一)基金会的行动

_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除了物资之外,还有大量社会服务需求,涉及到全国范围内疫情波及到的每一个人,包括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社工之内的大量专业力量需要对接到全国范围的各个社区。


在一线和网络开展多元社会服务便进入到基金会的行动体系中,其中远程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尤为突出。例如,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整合阿里健康和支付宝平台,上线在线义诊服务。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联合“尚善健心”小程序等9家公益组织及媒体机构建立了新冠病毒防疫心理援助平台,持续收录针对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心理支持团队、热线、社群的信息,针对公众的心理防护和调适知识等。


*图片源自于网络


一些基金会开始关注到受灾地区在家隔离的多元群体,包括老人、儿童、残障者等等。许多基金会开始资助服务于一线社区的社会组织,其中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开始支持湖北一线的社会组织开展服务,设计医护人员、患者及隔离家庭、社区弱势群体的各类支持服务(如线上心理生活咨询、协助照顾家人被隔离的儿童)社区防疫行动等。而还有些基金会开始支持全国范围内的社区服务机构,例如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


有一些基金会将自身专业特长融入到特殊时期的服务之中,通过线上的方式丰富人们开展在家亲子活动等。例如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推出音频节目《真爱之声》。


_

(二)行动的价值

_


在疫情面前,我们有两种行动体系:一种是强制控制式,其典型的特征是利用权力开展严格的管控,有时候甚至是粗暴的武力,其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例如一些地方对于武汉地区来的人员的围追堵截和歧视、无法下高速只能流浪20多天的卡车司机等等。我们理解在紧急特殊时期,有时候切有必要开展严格的管控行动。但其管控的方式是否只能是粗暴、欠缺人文关怀甚至带有歧视色彩的行动呢?难道我们只有这样一种选择吗?


基金会或许可以在这其中建构一种更为具有人文关怀的温暖方式,社会服务的精髓就在于此,它是在人与人的接触界面,以一种尊重、平等、关怀的方式完成服务的目标,同时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于是,社会服务系列行动体系的价值包括:


(1) 提供疫情中必需的社会服务(医疗、心理等)和人道主义关怀;


(2) 在管控之外,传递温暖与信任,建构社会之间的横向纽带,助力实现隔绝病毒但不隔离爱;


(3) 通过资助的方式为一线社会服务机构提供资金和后续保障。


_

(三)面临的挑战

_


(1) 社会服务的专业难度远大于款物递送,行动门槛较高,而当前能够提供这部分专业服务的基金会并不多;


(2) 即使是基金会提供资金资助,但可资助的专业一线社会组织也不多,尤其是湖北本身社会组织发育并不够发达,且欠缺地域性枢纽型或支持性的核心机构,使得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资助对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3) 社会捐赠人对于这部分的重要性认知可能不足,基金会如何更好地反馈和服务捐款人需要更细致的工作,这对于紧急时期的基金会也有一定难度。


*图片源自于网络


三、

支持社会自救、互助和全民志愿体系


_

(一)基金会的行动

_


这部分内容和基金会资助社会服务有较大的类似,但这里还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类。在基金会资助社会服务其关注的要点在于专业机构的专业服务,专业机构提供的是给“他人”的服务,这些机构往往是正式注册的组织。而基金会支持社会自救、互助和全民志愿的行动是一种支持社会自我服务、自我治理的体系,这些个人甚至自组织是“临时”应灾害而生,后者可能不如前者专业,但确实最为基础性的力量,是社会的“毛细血管”。


目前,开展这部分行动的基金会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关注社区和社区自组织的基金会行动较多。例如,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设立了社区互助防疫——千里马行动基金,为支持与防疫相关的社区行动者,以社区互助的方式,联结友邻共同应对疫情。


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社区互助防疫”行动

*图片源自于网络


_

(二)行动的价值

_


面对辐射到全国的疫情,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社区自救和互助便成为重要的一道防线。而社会的自我行动、自我负责和自我治理是我们在长期全能政府体系下欠缺的,相对应的基金会在资助社会自发的行动其也具有额外的价值。


(1) 支持社会内生的自我行动力量,让每个人都可以对自我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形成社会基层的战疫“毛细血管”;


(2) 让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行动和实现社会价值;


(3) 在缺乏足够多的专业组织情况下,社会的自我行动尤为重要。


_

(三)面临的挑战

_


基金会若从事这部分资助,其难度可能将大于资助一家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其面对的是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人。其中可能的挑战包括:


(1) 社会自救、互助的行动者本身在公共领域的公民能力可能不足,容易出现集体行动的困境(无法调动参与、难以开展议事协商等);


(2) 防疫行动的专业性和理性要求较高,但零散的自组织容易被陷入激情和高尚的漩涡中,需要专业引导和支持。


(3) 许多基金会缺乏资助该方向的理念、方法,若资助策略不当容易将其引导跑偏或给自组织带来额外的负担。基金会资助这部分零散机构或个人时,在财务管理等各方面需要更好地应为捐款人的问责,建立自身的公信力。

四、

行业联动整合与系统支持


如果说物资递送和资金对接是开辟了另一条援助道路,那在疫情面前,资助和递送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是基金会发挥专业优势的重要领域。


*图片源自于网络


_

(一)基金会的行动

_


在这样巨大的疫情面前,作为资金上游的基金会可以有更为广阔的行动视野与空间,包括对于疫情的更多相关方和上下游的支持,例如上游的医学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的系统支持等等。例如盖茨基金会在本次疫情中赠款1亿美元,用于加强病例发现、隔离和治疗,保护弱势人群以及加速开发疫苗、药物和诊断方法。这样的做法值得国内的基金会借鉴。


与此类似,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赠一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其中,捐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各 2000 万元,用于其所属专业研究机构当前病毒疫苗专项研发,其余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内外各顶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合作展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治疗工作。


同时,基金会也需要联动机制,在本次疫情中,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南都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正荣公益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国际志愿机构理事会(ICVA)启动“抗击新冠疫情社会组织协作网络”,开展信息协同、行动链接和能力建设等工作。


*图片源自于网络


_

(二)行动的价值

_


(1) 实现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在疫情面前,人类社会需要快速发展与前进。其不仅仅是相关的医学研究领域,还涉及到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以及社会治理的行动变革,这些都需要基金会提供相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2) 这部分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变革,改变社会结构或者建构一套社会系统。其可能不是当前最为急迫的,但却更长远与根本。


_

(三)面临的挑战

_


(1) 这部分资助较难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同时这些行动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或者可量化的社会影响;


(2) 社会结构的变革是一件漫长且长远的事情,单纯的资金支持可能也不能有效实现,给基金会行动策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其整合协调多元社会力量的能力。


(3) 其中联动机制或网络建设本身对于合作和协调整合的专业要求很高。



即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基金会也勇于迎难而上,尽己所能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当前仍然处于疫情的紧急时期,基金会的重点可能更主要的是在上述的前三个方面。但紧急时期之后,是更为长远的未来。越往后期,对于基金会在后三个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如何回归正常的生活,活着的人和逝者之间的关系、患者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社会的秩序如何快速恢复、我们如何不再重蹈覆辙……


不管是紧急救援时期还是未来的重建时期,不可否认的是,基金会作为社会力量的中坚代表的价值,这份价值绝不是单纯的补充政府力量的不足,而是一套新的公共服务递送和实现模式的建构,而且在其中让社会成为能够自我负责、自我行动的一份子,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温暖与力量,实现在疫情面前每个人的自我价值表达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在共同的灾难面前共同行动起来筑成防疫的堡垒,让我们能够有希望和力量战胜灾难,众志成城。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卢玮静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



-End-


 更多推荐 


>>>面对疫情,慈善组织可做的还有很多!

>>>战“疫” | 找资源、寻支持、想联合,这些基金会渠道可参考


>>>专家呼吁武汉红十字会等机构:信息公开、共克时艰!


>>>王振耀谈疫情物资紧缺:以前端需求为导向的支援体系尚未建立


>>>疫情防治期间,针对物资捐赠的六个法律建议


作者  |  卢玮静

排版  |  胡葵玉


“在家” “在看” ,抗击病毒人人有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